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行业知识
“枇杷”还是“琵琶“?
日期:2021-4-1   点击:
琵琶不是这枇杷,只为当年识字差。

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这个故事发生在明朝,有好几个版本,大意都是某个读书人收到一盒枇杷,礼单上却写作琵琶,遂作打油诗以嘲讽之。然而这作诗的人,恐怕读书也读得不深,不知道琵琶和枇杷原本就是一件物事。

琵琶本是游牧民族的乐器,秦时传入中土。胡人于马上鼓之,手势外推为批,内收为把,故名“批把”,又以琴身木质,从木而作“枇杷”。同一时期,人们把一种形状类似上述乐器的水果也称作“枇杷”。到了汉朝末年,专门用于乐器的名词“琵琶”最终确定下来,而“枇杷”则成了水果的名字。字形迥异,用于书面时不易混淆,但相同的读音偶尔还是会造成误会。

无独有偶,枇杷的英文名Loquat也来自一场误会,它是粤语“卢橘”的音译,而卢橘成为枇杷的别名,皆因东坡居士读书不求甚解。

上面那首诗写出来以后,朋友问他:“卢橘何物?”对曰:“枇杷是矣。”又问:“何以验之?”对曰:“事见相如赋。”这里说的是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有句云:“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
橙榛,枇杷橪柿……”这段话罗列了若干种果木,枇杷没有必要出现两次,因此卢橘显然是另一种水果。

据李时珍考证,卢橘就是今天所说的金橘,“卢”字是黑色的意思,指金橘未成熟时色作青黑。苏轼记错了古书,谬种流传之下,终于在800年后坑到了洋人。


枇杷属于蔷薇科枇杷属,这个属有二十多种,一半以上在中国。除了栽培的枇杷和两个野生近缘种分布于温带地区,其他种都是热带的。其实,栽培枇杷的很多形态特征也暗示着它的热带起源身份,比如说经冬不凋的常绿阔叶,以及冬季开花次年果熟的节律。

枇杷的花白色,有香味,能分泌高浓度的花蜜,是优良的冬季蜜源植物。蜜蜂畏寒,在气温低于10℃时就不出来活动了——温暖的南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越往北枇杷的传粉就越成问题。


枇杷自身的应对方式是把花期前移到较为温暖的秋季;另一方面,鸟类部分替代蜜蜂,成了枇杷的重要传粉者。中国没有蜂鸟,太阳鸟也不多,访问枇杷花的主要是一些机会主义者——以吃虫和种子为主的雀形目鸟类,逮着机会了也来吃一口花蜜。然而由于相关味觉基因的缺失,雀形目鸟类应该是尝不出甜味的,它们为什么会去吃花蜜,这个问题还没有答案。




赤壁水果采摘 | 赤壁土鸡 | 赤壁土菜 | 陆水湖钓鱼 | 赤壁农家乐 | 苗木 | 乐园风光 | 乐园概况 | 行业知识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