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推进,乡村旅游在全国蓬勃开展,这对提高农业经济总量、解决农村闲散人员就业、创建城乡美满的新局面无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因为中国乡村旅游尚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不可幸免的存在着问题,这里我们挑选几个极为重要的提出来就教于各位同仁,望导致重视。
一、、设置开发门槛
从经济学角度看,乡村旅游说到底是因游客空间位移构成的经济活动,它有一定的规律。乡村旅游开发,资源是基础,市场是导向。中国乡村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但并不是全部的村庄都适当开发乡村旅游。我们应当根据各地的实际,因地制宜,适度开发。一哄而上,遍地开花,必定导致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我们根据对浙江、四川、陕西、山东、江西、广东五省的大规模市场调查和1500余个乡村旅游点的实地考察,依靠GIS、旅游流等技术分析,借鉴国外经验,得出三个结论。
1.地理位置挑选三种类型
一是年游客量在10万人以上的大型景区周边,特别是山水型景区周围的村落倍受中老年游客和自助游客欢迎,也是对景区接待设施的一种有效补充。二是环城市游憩带(城乡结合部),车程在50分钟左右,有一定的自然资源或人文资源作依托的村落。如山林、庙宇、河溪、农业科技园、特色农产品基地等,以双休日家庭、亲友市场为主体。三是景观或建筑或民俗奇特的边远山村。如气候、水质非常的长寿村,建筑布局奇妙的八卦村,风俗少见的民族村等,是自己开车、驴友市场重点关注的地方。能满足多层次城市市民的心里需求,开发成功的乡村旅游点都属于这三种类型。
2.每一个村庄称为一个乡村旅游点
同类型的村庄,优先考虑具备开展旅游活动条件、有一定经济基础和文化底蕴的村寨。小的自然村能够两个或三个组成一个乡村旅游点,建筑风格只要能够协调统一即可,不用过于强求所谓“原始”,乡村的内涵能够很多种。每个乡村旅游点从事餐饮、住宿、土特产品的农户,不可以超过总户数的40%,否则,将会构成产业链条中断。余下的60%农户能够从事养殖、种植、加工、手工艺品制作等工作,特别是本地生态型餐饮原料的供应,通常一个农户需要8~10个供应户,产业链还能够合同形式由本村延伸到无条件从事乡村旅游的村寨。
3. 在乡村旅游点从事餐饮、住宿、商品销售服务的农户称为经营户
庭院布局有特色的、主要成员起到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家庭最受欢迎。经营户从事的业态,因家制宜。能够是单一业态,如餐饮,或住宿,或商品销售,也能够混合业态,融吃住购为一家。最根本的问题是要处理好各经营户之间的利益平衡,幸免无序竞争。从事餐饮的经营户,通常每次餐位数不超过四桌(10人一桌);从事住宿的经营户,通常每夜不超过20个床位。超过这个治理幅度,经营就会过度商业化,经营者与游客之间的亲情联系将会逐一淡漠,影响连续发展。
这三个结论,是众多经验的归纳与总结,简化后能够作为乡村旅游开发的进入门槛。设置门槛,能有效地预防盲目跟风和幸免重复建设。
二、增加活动内容
日前中国乡村旅游活动内容单一,千篇一律,即便“农家乐”提出的“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参与农家活动”也未能全部做到。“乐”的内容不外乎是把城里的扑克、麻将拿到农家里来玩,大部分游客无所是事,吃一餐饭就离开了。单调重复的活动,既没有达到交流、消费的目的,竟然造成相当多居民产生了失望甚至厌恶感,乡村旅游者的重游率快速下降。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大致经历了乡村观光、乡村度假、乡村旅游目的地三个阶段,乡村观光始终贯通其中。居民的重游率通常在45%以上,法国则高达80%,相当多居民多年在一个村庄度假休闲,后来与农民成为生活中相互依赖亲戚或朋友的实例颇多。中国乡村旅游起步晚,乡村观光和乡村度假交互进行,吃住固然是游客的基本需求,而活动则是丰富旅游内容和留住旅游者的关键。
乡村旅游活动应当环绕当地的资源基础和游客的需要而展开,着重体现“三亲”。即,亲知:让旅游者了解农林业科技知识、当地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社会变革、家庭变迁等。亲行:组织和引导旅游者参与农事活动、民俗节庆、乡村体育、乡村游艺等,其中参与自做农家美食特别受女人游客的欢迎。亲情:将旅游者作为家庭一员,与其结对子、拉家常、一起娱乐等。我们在调查中发觉,日前中国的乡村度假者中以家庭、老年夫妇居多,区别占乡村度假者总数的26.2%和41.5%,应以这两个细分市场为突破口,扩大影响,发展中青年市场。对家庭、老年夫妇度假者,应利用老游戏(滚铁环、踢毽子、下五子棋、丢沙包、跳房子等)、家常活动等,抓住青少年、老人的心理,延长旅游时间。
现阶段中国开展乡村旅游活动的设施不够健全:乡村道路颠簸泥泞;环城市游憩带卫生设施简陋;大部分乡村旅游点没有污水处理设施。事实上,乡村旅游者对活动设施和卫生设施尤为重视,61.3%的乡村旅游者希望庭院有乡土性康体健身设施,如横搭在两树之间的“单杠”;能够活动手脚的场地;供人歇息的固定桌椅;能够从事挖地、铲土的简单劳动工具。98.1%的乡村旅游者渴望有独立的卫生间(连同盥洗、淋浴),56.8%的住宿者不习惯与陌生人或房东家轮换上卫生间;63.2%的乡村旅游者担心乡村食品卫生(包括床上用品和餐具消毒)。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应提倡乡村与企业挂钩,乡村与政府部门挂钩,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乡镇改造,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解决好乡村旅游设施配套问题。
三、创新治理体制
中国乡村旅游最大的误区在于只重开发不重治理,或把开发与治理截然不同的分开,使乡村旅游点构成治理不善,开发半途而废或开发后短缺科学治理而门可罗雀的尴尬局面。乡村旅游治理是一个全过程的行为,开发最重要环节便是治理,其中治理体制的健全又涉及全局。
归纳中国乡村旅游经营模式大致三种形式:一是各种示范园区、包括科技农业园区,占地都在数百亩以上,其性质有国营、集体、民营、企业集团,大部分成立有经营公司。接受当地农、林、渔业相关部门的领导。二是休闲农庄类,主要是渔业和农业,占地规模几十亩到上百亩不等,多数是民营,少量股份制形式,有的成立了公司,有的没有。接受县相关部门或乡、村的领导。三是以村或者自然村为单位的旅游点,有十几家或上百家农户不等,以家庭为主体,有的租赁村里十余亩土地,在向农庄型发展;大部分利用宅基地、自留地、承包地开展活动。对这类经营者较多的县市成立有“休闲农业办公室”或“农家乐治理办公室”,有的放在农村工作办公室某一个科里代管;经营户少的,任其自由发展,基本没人治理。第三类乡村旅游点,占大多数,是乡村旅游地的主体,其治理结果直接惠及乡村和农民,我们下面所说的治理体制创新主要针对这类乡村旅游点。
1.建议结合新农村建设,省、市、县成立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吸纳农办、旅游、农业、林业、渔业、工商、税务、消防、环保等相关部门参加。指导本地区乡村旅游协调有序发展,制订乡村旅游政策规范,完善治理制度和措施。下设办公室,从事实际治理工作。根据安吉县的经验,办公室设在旅游部门有助于市场营销和规范治理。旅游协会能够分支出乡村旅游协会进行业务培训与指导工作。
2.满十个经营户的村应当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不满十户的能够联合相邻村落一起组成合作社,股份制或乡村集体全部制,公司形式,村委会需要有代表参加其中,起到独立法人资格,享受农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如享受低利率农业借贷,统一办理工商税务登记,规范治理经营户,协调经营户与非经营户利益分配问题,决定村级公有资源使用范围等。合作社以外成立村乡村旅游分会,负责业务指导和市场营销宣传,经营信息治理,接受市、县乡村旅游协会的领导。
3.村级乡村俱乐部或旅游服务中心,是乡村旅游合作社在本村的经营操作实体,负责客源组织、分配工作,能够利用村里的公房、公共设施接待小型会议,安排村里的大型旅游、体育、比赛、娱乐活动,协调和组织本地农副产品的销售等。所获利润主要用于本村环境改造、公共设施建设,壮大集体经济。
领导小组、合作社、俱乐部的建立,不必扩大编制,增加行政人员,同时理顺了治理、业务、经营等多重关系,也幸免产业归属不清或部门之间争权问题,有助于中国乡村旅游稳步、快速发展。
以上四个问题虽然涉及到各个层面,但又是中国乡村旅游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难题。否则,这一牵动力极大的新生产业,将会在短暂繁荣后快速衰亡。
正确处理发展乡村旅游与农村城市化、农民新型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发展乡村旅游,要着眼增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长期全面协调发展,推动农村居住条件和周边环境的改善;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踊跃增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发展乡村旅游一定要注意保持当地农村特色,要预防某些“城市病”向农村蔓延,预防工业垃圾、城镇污染侵蚀农村净土。发展乡村旅游,要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环境提高为目标,既不可以把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旅游新村建设,把新农村规划简单搞成旅游新村规划;也不可以由于发展乡村旅游而把农村建成没有农业、村庄、农民、特色的所谓新农村。
正确处理乡村旅游中政府推动与尊重农民意愿的关系。发展乡村旅游要由政府来推动,要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政府推动不是包揽一切,而是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等方面的优势和踊跃效果,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农民有挑选是不是参与乡村旅游开发以及怎么样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权利,不应当强求一律。要在政府的指导推动下,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智慧,发挥农民的踊跃性,增进乡村旅游的连续健康发展。
正确处理发展乡村旅游与农村其他产业发展的关系。农村各产业之间美满发展是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前提。要发挥乡村旅游产业关联度大的优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增进农村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乡村旅游也要充分依托其他产业,取得其他产业的支持,在其他产业发展中得到加快发展。
正确处理发展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爱护的关系。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旅游实现可连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应坚固树立“环境兴游”、“生态兴游”的观念,保持科学爱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的原则,保持发展旅游与生态爱护间的内在统一规律,先规划、后开发,使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增进农村生态环境爱护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渠道。要幸免资源的浪费和简单粗暴使用,杜绝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开发。
正确处理发展乡村旅游与传承乡村传统文化的关系。乡村传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要深入挖掘优秀的民族民俗文化,接连不断提高乡村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旅游吸引力,推进乡村传统文化的产品化,变文化优势和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同时,注重对乡村传统文化的爱护,在实践中摸索继承和发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子,使乡村旅游成为弘扬优秀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要预防将优秀的传统乡村文化庸俗化。